2022-06-29 11:24:01 190次浏览
价 格:面议
1.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在30~40分钟内
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
2.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3.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雏鸡出壳后:
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
~6小时捡一次。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
℃,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1)在孵化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种蛋的选择问
题了.那么如何选择种蛋呢首先要选择的是在一周以内的蛋为好(是3-4天的为好)(2)在孵化之前吗要
做一些工作一般有两种: 一是在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它们的用量是15克的高锰酸钾和
30ml的福尔马林/每立方米_)另一种是清泡(3)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我想做好以上几
点基本的要领那么你就可以孵化出放心的鸡苗了但是千万别忘记了种蛋的来源要好哟.
鸡种蛋孵化不可忽视的两个时期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都要人证操作管理,但是根据胚胎发育的特点,有两个关键时期,1日胚龄~7日
胚龄和18日胚龄~21日胚龄。在孵化操作中,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即抓住
了提高孵化率和雏禽质量的主要矛盾。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
1日胚龄~7日胚龄
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尽快缩短达到适宜孵化温度的时间,采取以下措施:
1.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鸡胚的苏醒,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
2.孵化1天~5天,孵化器进气孔全部关闭。
3.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孵化器里种蛋时,应在蛋壳表面凝水干燥后进行,并避开24小时~96小时胚
龄的胚蛋。
4.5日胚龄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温度剧烈下降。整批照蛋应在5日胚龄以后进行。另外,应剔除破
蛋。
5.提高孵化室的环境温度。
6.要避免长时间停电。万一遇到停电,除提高孵化室温度外,还可以在水盘中加热水。
18日胚龄~21日胚龄
鸡胚18日胚龄~19日胚龄是胚胎从06-06-30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需氧量剧增,胚胎自温很高,而且
随着啄壳和出雏,壳内病原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传播,此期的通过换气要充分。为解决供氧和散热问题
,应采取以下措施。
1.避开在18日胚龄移盘到出雏盘。可提前在17日胚龄,或延至19日胚龄时进行移盘。
2.啄壳、出雏时提高湿度,同时降低温度。一方面是防止啄破蛋壳时,蛋内水分蒸发加快,不利破壳出雏
;另一方面可防止雏禽脱水,特别是出雏持续时间长时,提高湿度更为重要。在提高湿度的同时应降低出
雏器的孵化温度,避免同时高温高湿。19日胚龄~21日胚龄时,出雏器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7℃~37.5℃。出
雏期间相对湿度提高到70%~75%左右。
3.注意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加大通风量。
4.保证正常供电,此期即使短时间停电,对孵化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万一停电的应急措施是:打开机
门,进行上下倒盘,并用体温表测蛋温。此时,门表温度计所显示温度绝不能代表出雏器里的温度。
5.拣雏时间的选择,一般在60%~70%雏禽出壳,绒毛已干时,次拣雏。在此之前仅拣去空蛋壳。出雏
后,将未出雏胚蛋集中移至出雏器顶部,以便出雏。后在拣1次雏,并扫盘。
6.观察窗的遮光。雏鸡有趋光性,已出壳的雏鸡将拥挤到出雏盘前部。不利其他胚蛋出壳。所以观察窗应
遮光,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
7.防止雏鸡脱水。雏鸡脱水严重影响成活率,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所以雏鸡不要长时间06-06-30器里和放
在雏鸡处理室里,雏鸡不可能同一时刻出齐,即使较整齐,早出的和晚出的时间也相差32小时左右,
再加上分级、打针、鉴别等出雏后的一系列工作,时间就更长。因此从出雏到送至饲养者手中,早出壳者
,可能已近48小时,所以应及时送至育雏室或送交用户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进体交换,尤其在孵化第19天(夏季还要提前12小时)以后,胚胎开始肺呼吸,需氧量逐渐增大,二氧化碳排出量也逐渐增多。这时如果通风不良,则造成孵化器内严重缺氧,即使将出壳的雏鸡呼吸量加大2-3倍,仍不能满足其对氧的需要,结果抑制了细胞代谢的中间过,使酸性物质蓄积体内,组织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发生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脏搏出量下降,发生心肌缺氧、坏死、心跳紊乱和跳动骤停。
经测定每个胚蛋整个孵化期的耗氧量为4-4.5L,排出二氧化碳3-3.5L。试验证明孵化器内含氧量下降1%,则孵化率下降5%;胚蛋周围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畸形增多。一般空气中正常的氧量可保持在20%-21%。因此通风的关键是设法降低胚蛋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而通风换气的效果又与孵化设备的结构、孵化厅(室)的建筑设计以及孵化机内外环境有关。
比较影响孵化率的诸因素,温度是首位的,其次就应算是通风换气了。为什么不少书中按温度、湿度、通风....排序,而非温度、通风、湿度呢?原因很简单,人工孵化的方法仿效于母禽抱蛋。母禽抱蛋选在干燥的地方,鸟类多在树上,一次孵化的个数不多、故通风一事不必顾及太多;人工孵化就不同了,现代孵化器的容蛋量在数千数万个以上,如此,通风就显得重要要了,况且,前几年许多试验都证明无水孵化不影响或不太影响孵化率。
老式孵化器大都存在风扇数量少、转速低、分布不合理等弊病,不仅换气不彻底,存有死角,而且也不能将热源热量尽快而均匀地送至各处,使孵化器内温差偏大。为此,应进行改造或更换新的孵化器。
1、土鸡苗
要选择土鸡苗品种和厂家,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也不同,厂家也不同,孵化水平和后期管理及防疫水平(减温苗)会直接影响鸡苗的质量,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土鸡苗厂家来购买。
2. 环境要求
要选择环境优越的天然草地、天然坡地、果园、丘陵等适合放牧的野外饲养。要求牧区周围无大污染源,牧草丰富,且背风好,有树荫遮蔽,水源丰富,易取水,水质达到人们饮用水标准。
3.放养前饲喂
放养1 ~ 2周前,在雏鸡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草或青菜、动物饲料,特别是虫体饲料,如蝇蛆、黄粉虫、蚯蚓等,使雏鸡的胃得到应有的锻炼。放养前,青饲料在鸡日粮中添加量要达到50%以上,但避免一次性增加,应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以免过多的青饲料引起鸡,导致腹泻。
4. 放养的季节
小鸡在4到8周大的时候可以重新喂食,这取决于外面的温度和草的生长。根据山区的气候特点,一般选择3月至8月育雏,因为这个时期的温度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但也可以选择在9月到11月抚养后代。当然,对于规模养殖的农民,也可以按每年出栏两批鸡来合理按排养雏季节。
5. 放养期管理
对本地鸡的放养训练是从幼鸡开始的,是繁育的关键环节。有目的地训练鸡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小鸡听到人类的声音时,它们会回来觅食和喝水。让土鸡抓住机会,训练采食和采草的能力,适当搭建一些棚子,为生长和育成的鸡提供休息的场所,防止鸡被雨淋湿和烈日暴晒。
6、免疫问题
做好土鸡的防疫工作,实行强制免疫,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免疫,十分重要。1日龄:皮下(或肌肉)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3 ~ 9日龄:新支双联苗或新支双肾苗2针,滴眼液和滴鼻液。10 ~ 14日龄:2针法氏囊减毒疫苗水注射或口服。20日龄时,用滴鼻、滴眼液或水接种新城疫ⅱ型或LASTA型或新52型疫苗2剂。60 ~ 62日龄:在生长发育正常的情况下,胸部肌肉注射I型活鸡苗和水痘活鸡苗。假如鸡群发展不好,可以用鸡新城病拉塔活疫苗点眼。120 ~ 125日龄:皮下或肌内注射新剂量减毒疫苗,再用左旋咪唑驱虫。
版权所有:广州惠民禽业有限公司(ID:10105212) 技术支持:李旭光
第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