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1:19:01 140次浏览
价 格:面议
麻鸡苗即麻鸡刚孵出的小鸡。麻鸡因母鸡背羽面点缀着无数芝麻样斑点而得名。其特征为三黄、二细、一麻(即脚黄、嘴黄、皮黄;头细、骨细;毛色麻黄),素以皮色金黄、肉质嫩滑、皮爽、骨软、鲜得味美、风味独特而驰名省港澳市场。
开食
初生雏雉初次喂食称“开食”。雏雉出壳24小时就应用玉米或碎米以温水拌均匀地撒在塑料布或浅边饲槽内作为开食。第二天用2/3玉米粉或碎米,1/3全价料饲喂,第四天全部用全价料饲喂到1个月。以后可用自配饲料饲喂到1个月龄。
开水
雏鸡出壳后次饮水称“开水”,一般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可给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开水”。并连饮3天,以肠道后才用常水作为饮水。水槽要经常清洗,以饮水保清洁。
开青
雏雉次喂饲料称“开青”,雏雉2—3日龄后,可开始投喂干净切碎的青饲料,可占饲料总量的10%左右拌入日粮中饲喂,也可单独饲喂,不宜过多,以防拉稀,随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到20—30% 。
开荤
雏雉初次投喂动物性饲料,称“开荤”。雏雉次喂食初几天内可用蒸熟的鸡蛋(每100只雏雉一个鸡蛋)碎拌于饲料中饲喂作为开荤。7—10日龄后可在饲料掺3—5%的优质鱼粉(淡)以满足雏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饲喂次数
开食后1—3日龄,每天饲喂6—7次,3—7日龄后,每天5—6次,7—30日龄,每天5次,1个月龄后每天4次。
温度、密度等
1、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2、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3、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断啄
1、雏雉从5日龄开始出现相互啄羽、啄肛等不良的啄癖行为,到50日龄更甚,尤其是饲养密度大,动物性蛋白质不足,或缺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的情况下,是影响雏雉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2、一般在10—15日龄间对雏雉应进行次断啄,50—60日龄进行第二次断啄。种用雉鸡在产蛋之前进行第三次断啄。
3、断啄可用剪刀或烙铁按一定的比例断其雉鸡的上啄尖。公鸡要比母鸡稍留长一点,母鸡断啄的长度为啄尖至鼻孔下边缘的1/2,公鸡为1/3。
4、断啄后,饲盘中的饲料应加厚一些,以利于啄食,饲料中可添加一点维生素K3,以利止血。
育成期限
雏雉饲养到60日龄就进入育成期。这时公雉的体重可达3市斤左右,母雉可达2市斤左右,除选为利公雉和种母雉的鸡外,其余者可划入商品肉用仔雉饲养,按期出栏。做种用的雉鸡可按雄、雌进行分群饲养。由育雏期转为育成期时,按原来育雏群放养,以免引起动和不安,饲养应以每平方米4—5只为宜。61日龄到120日龄为育成期,以后为成年期。
网架养殖技术要点
1、鸡舍的搭建:鸡舍选在远离村庄、地势略高、通风条件好的地方,无论建石棉瓦房或平房,房屋都不能太低,太低的房屋冬天保温差、夏天隔热差。房顶设天窗,墙根留通风口,门窗不能太小,房舍的跨度在5米以上。
2、取暖加温:温度是提高苗鸡成活率的关键。鸡舍建成后,加温设备用地炕。地炕的火头应建在靠近房门一侧的山墙边,火龙进屋后分左、右两叉,到另一侧山墙汇到一起,从墙外烟囱排出。火龙距左、右两侧墙壁大约在0.75-1.50米之间。
3、网架的搭建:鸡网一般搭建距地面1-1.2米左右,靠房屋两边,在火龙的正上方,中间留0.5-0.75米左右的走廊,以便于清粪、添食加水等工作。架子用直径为2-2.5厘米的竹杆或木棍搭建,以能承受成鸡的体重为宜。
4、进雏前的准备:新建鸡舍,只需用药简单地喷洒一次就可以了。例如用百毒杀、王等喷雾。若是老鸡舍,先把鸡舍设备仔细刷洗干净,再用2%烧碱溶液喷洒。然后,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后再用百毒杀喷雾。全部完毕,开始点火预温,使育雏范围的温度达到33-37℃。预热时间要视季节和外界气温而定。要随时检查温度计,观察温度是否合乎要求。火炉预温要防止煤气中毒。
5、进雏后的管理:进雏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葡萄糖以减少运输途中的应激。
A、进雏后的温度:以鸡群感到舒适为标准。若鸡群远离热源,有张嘴呼吸现象,则表明温度偏高。若鸡群靠近热源,并往一块拥挤,则表明温度偏低。鸡群均匀地散卧在热源边沿,则表明温度适中。一般前一周温度在33-37℃,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终到21℃较为适宜。
B、湿度:麻鸡在适宜温度范围,理想湿度大约在40-72%之间,湿度过大,会诱发多种疾病如球虫病的发生,湿度过低,空气中的尘埃增加,容易产生呼吸道疾病。
C、光照:麻鸡一般采用一周前24小时光照,以后每周减2小时,减到16-17小时/每天,保持到出售。光照强度原则是以强到弱,周时,每平方米应有2.7瓦的光量(60W灯泡)。这样可以帮助小鸡熟悉环境,充分采食饮水。第三周开始改为每平方米0.7-1.3瓦的光量(40-25W灯泡)。强光对鸡群有害,阻碍生长,弱光可使鸡群安静,有利于生长育肥。
D、通风: 鸡舍内空气新鲜和适当流通是饲养麻鸡的先决条件。足够的氧气能使鸡只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一般鸡舍的含氧量应保持在18%以上,舍内避免氨气过重,吸入过多氨气会刺激气管,引起气管炎、结膜炎、腹水症等,也增加球虫病的感染机会,从而降低饲料的转化率,造成生长缓慢。
E、防疫: 定期防疫能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等,麻鸡一般用4次疫苗即可。周用新成疫+传支H120滴鼻点眼,同时用新成疫油苗颈部皮下注射0.4毫升;第二周用法氏囊弱毒苗滴口或饮水;第三周用法式囊中毒苗饮水;20天左右禽流感(H5N1-4)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第七周末用新成疫+传支H52苗引水。
F、观察鸡群:可以随时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健康的鸡精神好,反应灵敏,食欲旺盛;不健康的鸡精神萎靡,行动迟缓,缩颈闭眼,反应迟钝,离群呆立,翅膀下垂,精神差。正常情况下,粪便有一定的形状,呈灰褐色,表面附有一定量的白色物质。若粪便异常,说明已感染了疾病,要及时诊治,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雏鸡出壳后次饮水称“开水”,一般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可给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开水”。并连饮3天,以肠道后才用常水作为饮水。饮水要清洁,水槽要经常清洗,以保清洁。
版权所有:广州惠民禽业有限公司(ID:10105212) 技术支持:李旭光
第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