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 05:20:01 167次浏览
价 格:面议
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鸡孵化期约21天,18天落盘,7天照蛋,一般到室温影响,可能出现提早或推迟孵化。
自然孵化,有母鸡孵蛋,可以省却人工,并且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是不适合大规模孵化鸡蛋。
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可直接影响到鸡蛋的孵化率。因此选择恰当的孵化技术,通过人工控制孵化环境可以提高种蛋的孵化率。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进体交换,尤其在孵化第19天(夏季还要提前12小时)以后,胚胎开始肺呼吸,需氧量逐渐增大,二氧化碳排出量也逐渐增多。这时如果通风不良,则造成孵化器内严重缺氧,即使将出壳的雏鸡呼吸量加大2-3倍,仍不能满足其对氧的需要,结果抑制了细胞代谢的中间过,使酸性物质蓄积体内,组织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发生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脏搏出量下降,发生心肌缺氧、坏死、心跳紊乱和跳动骤停。
经测定每个胚蛋整个孵化期的耗氧量为4-4.5L,排出二氧化碳3-3.5L。试验证明孵化器内含氧量下降1%,则孵化率下降5%;胚蛋周围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畸形增多。一般空气中正常的氧量可保持在20%-21%。因此通风的关键是设法降低胚蛋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而通风换气的效果又与孵化设备的结构、孵化厅(室)的建筑设计以及孵化机内外环境有关。
比较影响孵化率的诸因素,温度是首位的,其次就应算是通风换气了。为什么不少书中按温度、湿度、通风....排序,而非温度、通风、湿度呢?原因很简单,人工孵化的方法仿效于母禽抱蛋。母禽抱蛋选在干燥的地方,鸟类多在树上,一次孵化的个数不多、故通风一事不必顾及太多;人工孵化就不同了,现代孵化器的容蛋量在数千数万个以上,如此,通风就显得重要要了,况且,前几年许多试验都证明无水孵化不影响或不太影响孵化率。
老式孵化器大都存在风扇数量少、转速低、分布不合理等弊病,不仅换气不彻底,存有死角,而且也不能将热源热量尽快而均匀地送至各处,使孵化器内温差偏大。为此,应进行改造或更换新的孵化器。
控制温度
孵化的温度,应该把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8度左右,中后期在胚胎成型之后需要持续不断的提高孵化的温度,在胚胎成型之后,鸡蛋就会有了温度感知的感觉,这个时候为了避免鸡蛋过热而造成无法破壳而出的情况,需要适当的降温,具体的温度控制如下:
温度是鸡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孵化时温度控制要平稳,防止忽高忽低。鸡苗孵化期为21天:1~6天孵化温度38.5℃,7~14天为38℃,15~18天为37.8℃,19~21天为37.4℃左右。
鸡苗孵化要点
1.种鸡蛋预热入孵
种蛋应在孵化前12小时预热。方法是将蛋大头向上放在蛋盘内,在22℃~25℃预热。在下午4点左右产卵,这样孵卵的高峰期就容易在白天工作。
2.控制温度
孵化开始至18天的温度为37.8℃,孵化19~21天出雏的温度为37.5℃~37.3℃。
3.控制湿度
通过控制湿度,可使胚胎在早期均匀受热,有利于中、晚期雏鸡的散热和壳啄。一般情况下,1-7日龄的相对湿度为60%-70%,8-16天为50%-55%,17天后为65%-70%。
4.通风和换风
鸡胚的发育必须不断地与外界交换气体,特别是在孵化后期,胚胎开始吸入肺,氧气需求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此时应增加通风和换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5.适时翻蛋、照蛋
要适时照蛋,检查蛋胚的发育,孵化是否正常,在整个孵化周期内至少要照蛋三次。而翻蛋则是使整个蛋架向前或向后倾斜45度,翻转鸡蛋时要轻、稳、慢。如果蛋长时间不转动,胚胎很容易附着在蛋壳膜上,这影响胚胎的发育。
版权所有:广州惠民禽业有限公司(ID:10105212) 技术支持:李旭光
第11年